扫一扫添加微信
从发现、修复,到展陈、利用,历史文化遗产的面目逐渐清晰,它如同一块“拼图”,不是生硬地“嵌入”社会生活版图之中,而是不断参与地方发展、融入百姓生活。全新的命题与古老的文物正在碰撞出耀眼的火花。
有200多年历史的凤堰古梯田,是目前秦巴山区发现面积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。陕西省尝试将文物?;ぁ⑻嵘钡厝褐谏钏胶驼故镜胤矫袼紫嘟岷?,建设了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。
如今,梯田层叠而上,古民居、古院落分布其间。村民们平日采桑种稻,旅游旺季,他们放下农具,或在自家办起农家乐,或成为民俗展演项目演员。以自然风光当“展厅”,梯田民居为“展品”,当地群众在青山秀水之间实现了脱贫致富。
同在田间劳作,种粮大户梁仁明更带着一份自豪感。距离他脚下这片农田不远,就是良渚古城遗址。梁仁明家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长命村,从2015年起,他承包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800多亩农田,按照园方安排,去年晚稻收获后,他又播种了油菜。
“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”,而在五千年前,良渚文明能够一度辉煌,离不开发达的稻作农业作为经济支撑,在古城中的池中寺遗址,约2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就是重要见证。而发达的史前稻作农业,也是良渚古城2019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因素。
“在良渚古城种水稻,我确实有一种自豪感,这里的耕作象征着文化传承?!绷喝拭魉?。
在河南省郑州市,“地下气象万千,地上绿树葱茏”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,正逐渐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优选。2017年至今,郑州市全面开展生态保遗工程,推进古遗址?;だ糜氤鞘蟹⒄构踩俟采!吧R抛詈诵牡睦砟?,就是将文物?;ず褪忻裆罱岷掀鹄?,使文物?;こ晒菁坝诿瘛⒎裼诿?。”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说。
苑陵故城遗址公园,是生态保遗工程实施后第一个落成的项目。历经两千多年风雨,秦汉时期苑陵故城古城墙仍存当年恢宏雄姿,每到周末,前来公园的游客络绎不绝。
……